第四种权力 内容 第四种权力 第一部分 第四种权力 1(4)由牛bb文章网搜集整理于网络。
《第四种权力》1(4)
由于值勤的武警只认出入门的门卡而不认人,所以报社把广告部设在投资方北京的办事处那里,毕竟平日里来报社做广告的客户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想要通过双岗的武警门卫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从中午开始北京的天空就更加阴沉起来,一直到晚上5点多的时候,整个天空都已经暗了下来,从报社四层大落地玻璃窗看出去,街上的路灯已经全部亮了,主路上的车龙又和往常一样正堵得水泄不通。
江天养斜靠在四楼深度报道组自己的椅子上,手上端着一杯还飘着奶香的咖啡,穿着运动鞋的两只脚交叉着放在办公桌的边缘,抬头看着挂在墙壁上的电视。
也许因为在大学里是学习法律专业的缘故,江天养从来到报社就被安排到了国内新闻部的深度报道组担任记者。
这个深度报道组不同于报社里的其他国内部的记者,其他记者一般都是国内哪里发生了重大的突发新闻就立即奔向新闻现场,采访现场、拍摄照片、回传稿件,忙得不亦乐乎。
江天养一般不会在这个时候去现场,他都是在整个事件已经被其他媒体报道得几乎面面俱到之后才动身,然后利用一段时间去从更深的层次来挖掘新闻事件的成因、背后隐藏的内幕以及那些被其他媒体所忽略的东西。往往江天养的稿件见报后,很多曾经去过现场的同行都会捶胸顿足地后悔自己当初有所疏漏,遗忘了本来应该想到的新闻点。
而更多的时候,江天养的报道是一些负面新闻。因为《中国法制观察周报》在很多省份都设立有记者站,这些记者站往往因为发行或是广告得依靠所在省份的原因,而不太愿意揭当地的黑。所以报社特地让江天养和另外一名快要退休的老记者组成了深度报道组,在地方记者站不便出手的时候突发奇兵,有时甚至要绕开地方站去进行一些舆论监督和报道。就拿前一天在L市暗访交警选择性执法这件事来说,如果让那边的记者站去做,恐怕这条新闻又要石沉大海了。
也许正是因为江天养他们所做的工作在报社里属于重量级的地位,所以总编辑周浩然曾经不止一次地当面告诉过他和那名老记者:“你们开车在大街上,如果遇到了交通事故,除非是你们撞了人或者是被别人撞了,否则你们绝对不用停车。你们不是跑热线的小记者,你们是有着特殊使命的,是我的撒手锏!”
每当听到周浩然的这段话,江天养都会在他那副标志性的微笑后面看到一句潜台词:“我不白养你们,关键时刻你们得能顶上去,得拿回真东西,要是出了差错我随时可以开了你们。”
电视画面下方一直滚动着天气预报的字幕,根据那上面的显示,一场大雪正从西北部缓慢地向北京袭来。
“前几天你们国际部是怎么说哥本哈根的气候大会来着?说是挽救全球气候变暖的唯一机会、说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无法逆转,对不?”江天养冲办公桌对面的国际部记者薄波说。
“对,我们的稿子是这么写的。”薄波正在写稿子,听见江天养的问话抬起头来,“我们报道的稿子上说气候变暖已经开始威胁到每一个人,50年之后我们都将成为气候难民了。”
“50年之后的事情谁都不知道,不过现在我知道的是整个北半球都在下雪!”
江天养说完向墙上的电视努了一下嘴。
薄波也抬起头看了一眼电视,随后把自己正在赶写的稿子通过编辑平台给江天养发了过来:“你看看我现在写的什么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