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一年之后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说漱玉轩是葫县的最高建筑并不为过,街道上张着大伞的小商贩,在夏天时都躲在这幢建筑的阴影里,即便现在时不时抬头看太阳时,都能看到顶部的琉璃瓦闪闪发亮。
这当然不符合大明会典的要求,按照会典的标准,葫县所有建筑是不得超过县衙的,但山高皇帝远,齐木又是葫县县城的土皇帝,谁又能说什么呢?
既然县衙管不了齐木,齐木又有钱,漱玉轩逐渐改建的超过街道两旁的酒馆、当铺,从漱玉轩的顶层望去,整个葫县的景观近在咫尺触手可及。
但现在不是看风景的时候,因为寒风像刀子一样割着田六的脸,让他不得不把兜帽往下拉了拉。
“大冬天的,田掌柜何必在外面受冻呢,赶紧进来喝上一杯。”一个胖脸男子端着酒杯,醉醺醺地说道。
漱玉轩是茶楼,但是熟客自带酒水什么的,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胖脸男子话音刚落,他旁边一个书生打扮的人就端起酒杯,往嘴里一倒,然后露出酒鬼才有的满足神情。
“余老板所言极是,虽然没有上品酱香,但此酒口感就像外面的风一样,却让人爱不释手,田掌柜的酒真是独特啊!”
田六微微一笑,关上窗户转头坐在酒桌旁。
“童秀才言重了,余老板是齐爷的得心人,什么酒没经过手,我家的这点手艺也就是给村夫村妇骗个嘴,讲的就是凛冽。”
童秀才晃了晃酒杯:“我也没什么爱好,就是爱这杯中之物,可齐爷走的酒价格不菲,可不是我能经常喝的起的。”
突然听得门外有人敲门,童秀才想起身,却被田六用手手按住,然后田六自己去开了门。
来人是田六的手下,此人对田大有耳语几句便离开了。
田六一脸肃穆,但他回过头来时,却变成歉意的表情。
“余老板,童秀才实在是抱歉,生意上有点事情……噢,账我已经会了,都算我的。”
房中两人当然不能说什么了,纷纷起身告别。
田六回到自己的马车上,而刚才那名手下也在车上。
“他今天又去了?”
“是,田掌柜。”
“玩的大吗?”
那名手下点了点头。
“哼,老爷的事终于是有些眉目了,”田六往马车后面一靠,掏出一张小纸条,用炭笔在上面写着什么。
溪南村与华西村的争斗已过去十个月了,华西村的庄稼都成熟两茬了,很多人都只看到葫县的水很平静,却看不到下面的暗流涌动。
作为县令的耳目,田六已不会再做打探消息的活了,而是像蜘蛛一样,将自己的网布满葫县,然后坐在中央,警惕着各条线上的异动。
车轱辘在石头上磕了一下,将田六从思绪中惊醒,掀开车帘,田六看到了一片金黄色的海洋中的华西村,像世外桃源一样被庄稼包围。
嘴角轻轻翘起,田六带着微笑打量着田里劳作的佃农,因为这些长势良好的田地有二十亩地是属于他的——在今年夏收之后,华庆峰将村中良田逐一分给村中老人,方二全、石勇、石义、温言、田六皆分得二十亩良田,以奖励在打理农事和护村上的贡献。
这二十亩田地皆是经过打理的肥田,利用华庆峰的穿越经验育肥,即便是拿到江南也是一等一的好田。
但华西村这样的田地也不多,其他的老人虽然也分得大小不一的田地,但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比不上田六他们,可是这又有什么呢?且不说田六这几人为村里立下大功,单说这些村民在两年前还是无根的浮萍,不知道第二天就会死在哪里,就没有人能真正生怨。
毕竟在明代这个社会,有了地就有了根,流民有了地,人生也就有了保证。
“田老大,看什么呢?”一个人挡在马车前,向里面问道。
田六见是温言,便从马车跳下来与他说话。
“这不是华西村的大才子——温秀才吗!失敬失敬。”说着田六学着儒生一样行礼。
温言也不生气与田六并肩而行。
“我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还能研习举业,最终能考上功名。”温言语言谦虚,但脸上却带着骄傲:“现在谁能想到七个月前我连童生都不是呢!”
明代习举业而未考取秀才的读书人皆被称作童生,但在官方文件中,只有通过县试府试的学子才有童生资格。
温言家庭并非殷实之家,本人也并非多么聪慧,所以本欲十六七岁再参加童试,谁知遭遇灾害家道中落,他本人也就没有参加过童试,古代读书人没有别的出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五谷不分四体不勤,也没有什么文案工作可以吸纳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考科举。
家中发生大灾后,温言四处逃难,家里人也死的死散的散,什么人上人再也不敢想了。
谁知天无绝人之路,在县令的帮助下,温言居然一路通过县试、府试、院试,花晴风别的不行,考试却是手到擒来,作为进士想辅导出一个生员,还是绰绰有余的。
“我此生无憾了……”温言抚摸着庄稼,仰天长叹。
“除了再考个孝廉?”田六一脸坏笑的调侃道。
温言瞥了他一眼,大笑道:“能再考上个举人当然更好了。”
“太爷还在村中?”田六正色问道。
“和方老爹石勇他们在公屋呢,估计快谈完了,你找老师需要快点了。”在考上生员后,温言对县令的称呼就改为老师了。
田六摇了摇头,把纸条递给温言道:“我还是不出现公开场合的好,现在村子里人多嘴杂,说不好有什么人。”
“你为村子做了这么多,却没法露面,可怜你了。”温言歉然地道。
冲温言爽朗的一笑,田六冲田里点了下头:“有什么可怜的,只要有这些,我的心就是定的。”
华西村现在有八口公井,分布在八个方向,而华西村则根据八个方位,形成一个八卦图一般的布局。
村中的茅草屋已经很少了,公屋和村中老人们的房子纷纷改建成木屋,木屋之间紧密相连,被竹篱笆隔一个个小院子。
院中篱笆间挖有水沟,底部铺着石块和瓦片,见田六的马车在村口停下,院子中的妇女纷纷打着招呼。
田六开心地看着村路两旁在建的木屋,伐木队将珍贵的松木切割成方木或圆木,然后用经过一个多月的敲敲打打盖成了木屋,被铁块做成的怪钉子固定在地面上。
比起茅草屋而言,木木屋四四方方,不仅更加的结实而且漂亮,如果在两年前,田六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自己会住在这样漂亮的屋子里。
田六步行走到公屋前,刚好看到华庆峰被一团人簇拥着,从公屋里出来,正要上马车。
“太爷,”田六远远的向华庆峰见礼。
县令见状,走到田六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当手臂自然而然地滑下来时,一条小纸条不为人察觉地,从田六的手中送到华庆峰手中。
华庆峰面色不改地向后摆了摆手:“现在是秋收,各位不需要陪着我了,各忙个的吧,莫耽误了农时。”
随后回道自己的马车上。
“这种房子怎么样,舒服不?”华庆峰的马车中空无一人,或者说有一个只有华庆峰才能看到的人。
“不错,结实还很透气,木头房子里面居然这么干燥,最重要的是爬虫很少,真不知道你怎么想出来的。”花晴风点点头,很奇怪华庆峰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这种木头房子是华庆峰以前在杂志上看到的,不同于中国古代的木屋,这种欧美式的木屋利用金属地螺丝与地面保持一定的距离,整栋房屋相当结实,而且非常透气,现在拿来华西村做实验,结果还不错。
“我不明白你为何把良田都分了,留在花家不是更好吗?”
马车在中航行,花晴风透过车帘的缝隙看到外面这诱人的一幕,作为明代人,他对土地也是抱有浓厚的占有欲的。
“你想得到他们的支持,就必须给他们足够的保证,”华庆峰伸手把车帘拉下,转头道:“而对于农民,土地是可以世代相传、一辈子也吃用不完的保证,相信我,到关键时候,你会发现一切物有所值。”
PT小说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