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任军长 第四节 朝鲜失利 毛泽东调查王近山
1951年3月,王近山以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代兵团司令员身份 ,率领志愿军第十二军、第十五军、第六十军入朝作战,赶上了朝鲜战场第五次战役。众所周知,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志愿军在撤出战场时,遭到以美军为首的“联合的高度关注。的著名思想。召见”的电话,第二天就从兵团驻地出发,心事重重地赶到北京,驻进了北京饭店。王近山住407房间,军事参谋武英住410房间。
王近山抵京的报告当天就报上去了。王近山坐立不安地等待“手里夹着一支香烟,正在踱着步,等他们。室内烟雾缭绕。王近山和武英向点点头,示意他们坐下,他自己也坐了下来。
“王近山同志,你把第五次战役的详细情况和一八Ο师受损失的原因先谈一下。”也是人,一个建制师交给你,你没有带好,还失利了,不发火,应该说已够大肚的了。
王近山结结巴巴,前言不搭后语,勉勉强强讲完了一八Ο师的情况,说了一句“一八Ο师受损我负主要责任”后,再也说不下去了。片刻寂静后,王近山求助似地说:“主席,汇报不到的地方,是不是请武英参谋补充一下?”
会拍手叫好”时,听到这里,把手中的烟蒂摁在烟灰缸里,转了转,一缕青丝绕绕升起。犀利的目光直逼王近山。
王近山赶快避开毫不客气地打断王近山的话:“现在是调查研究,还不到做结论的时候,谁负什么责,调查完就会明确的,有责任推不掉,无责任也拉不上。现在,要把志司、兵团、军、师各级责任分别搞清楚才行。”
王近山再次语塞。
武英大胆插话,打破了冷场:“主席,来京之前我和刘有光主任参加过六十军团以上干部总结会议,韦杰军长和袁子钦政委都认为兵团把该军两个师分别配属十二军和十五军,所以造成自己无能力及时援救一八Ο师。”
站了起来,“那好,把这个日记拿来我看看再说。今天先谈到这里,外面还有人等着见我。”
王近山如释重负,和武英一起敬了个礼,退出办公室。
回北京饭店的路上,王近山往死里想,到底是谁写了“告状信”呢?
回到北京饭店住处,进房门前,王近山还是憋不住叫住武英:“武参谋,你分析一下,到底谁会写信给主席告我的状?”
一路上,两人都没有说话。武英此时的喉咙似乎粘膜浓,发出来的声音有点含糊不清:“我哪里知道。”
王近山不满地瞪了武英一眼:“你不知道才怪呢?连我想什么你都知道的一清二楚,三兵团还有什么事能瞒住你?算了,不谈这个,你明天快去快回。”
第二天一早,武英就从北京赶往朝鲜。
7天后,武英从朝鲜战场返回北京,带回了阵中日记和作战命令、敌情汇总等文件。当天向“毛办”报告,即得到通知晚11时,由武英单独送去,王近山不必去。
晚上11时,武英按时到达中南海。值班军官除了接走了武英手中的阵中日记等外,还通知武英:“住处。
见了,说:“你不要与我保持这么大的距离嘛,我两个讲话还要扩音器喽!”
武英只好移了移,坐到离一边翻手中的阵中日记,一边说:“你老实讲,你们王司令有没有右倾情绪?”
“没有。”武英不假犹豫地回答,“王副司令外号王疯子,打起仗来常常在第一线指挥。在朝鲜我军没有制空权,除了王副司令,没有谁敢在白天开车行动的。主席问一下彭总、刘邓首长和徐总就知道,他们对王副司令很了解,还有兵团下面军长师长们。现在看来,王副司令员倒是有轻敌思想,他从不把敌人放在眼里。”
“那好,我看完这些材料再通知王近山来,你告诉他,让他通知六十军、十二军、十五军的三个军长分期来北京,我要抓他们谈话,每周来一个军长就行了。他们到后马上向我报告,以便安排时间。另外通知三个军长,回北京后,不许见家属。”召见韦杰的过程最为神秘。接到“毛办”通知后,武英做主,安排王近山的座车送韦杰。王近山的车几次出入中南海,手续简单多了,不需要多少时间就“通关”了。但没有想到,韦杰进中南海办手续没用多少时间,而谈话却整整用了一夜时间呢!至于谈了些什么,因韦杰守口如瓶,至今仍是一个谜。
谁都想解开这个谜。
一宿未睡的武英,是最先想解开这个谜的人。他见天快亮时,韦杰回来了。于是,他连忙迎了上去,关切地问:“韦军长,同主席谈得怎么样?主席批评你没有?”
韦杰笑了笑,没有开口。
武英发现,此时的韦杰,精神抖擞,两眼炯炯,没有像一宿没睡的样子,心情格外的好。武英心想,自一八Ο师失利后,韦杰一直沉默不语,心事重重,今天是滋润了什么样的阳光雨露了?!
武英又追问了一句:“韦军长,今天你年轻了许多哦!是不是主席……”
韦杰打断武英的话,说:“主席没表扬!”
武英见韦杰不愿多谈,只好不再问下去。准备回房间休息。这时,韦杰忽然唤住武英,问:“武参谋,我在朝鲜当着你的面发过什么牢骚,讲过什么怪话吗?”
武英一愣,不知此话从何谈起:“韦军长,你怎么问起这个来呢?”
“主席问我,有没有当着你的面发牢骚,我想了半天,回答主席,我从来没有当着武英说过怪话,主席就没再问下去。”韦杰说。
韦杰单独受到觉得没有必要再一个一个谈了,就同时召见了曾绍山和秦基伟。没有想到,面前只好乖乖地承认了,并认了错。秦、曾回来后,抓武英“算账”,武英才恍然大悟,原来武英想起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前,在那间独立草房中,他和曾绍山、秦基伟两位军长闲聊时的情景。武英忙表白:“秦军长,你可别冤枉我,我跟主席只是说,有的军长、师长对战术打法有些意见,可从没说你们二位军长发牢骚啊!”
秦基伟一怔,苦笑道:“这么说,是我和老曾不打自招了?”原来,他们俩是说过一些“换统帅”的牢骚话,在认了错。
在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六十军一七九师和一八一师分别配属给了秦基伟的十五军和曾绍山的十二军。秦基伟和曾绍山自然也成了“召见”谈话对象。
秦基伟和曾绍山谈话之后,的调查告一段落。“毛办”通知王近山,“主席在香山别墅会见”他。
这一次会见与上一次召见,除了地点不同外,气氛也不同了。
王近山带着武英走进含笑脉脉,请他们坐下,随手拿起武英呈送的阵中日记递给王近山,说:“这些我全看完了,仍然交还给你这位司令员。”接着,点起一支烟。慢悠悠地说:“王近山啊,一八Ο师受损失的问题,现已全部查明,主要责任并不在你,望你放下包袱,继续打好以后的仗。我给彭德怀和韦杰都讲过,一八Ο师那个师长必须撤职,今后不能让他带兵作战。你是个常胜将军,我早就知道,但不能轻敌和骄傲。啊,你这个兵团司令员,对今后的作战方针,可以提些建议。”
数月来,王近山心头上的那块沉重石头,一下子落了下去,顿时觉得浑身轻松起来,不由感激地说:“还是主席英明,分清了是非,我一定不辜负主席的期望,以后的仗一定打好,主席,您就听好消息吧!”
表态后的王近山,与前些日晋见最高统帅大有不可同日而语,他重新变得思路灵活,伶牙俐齿:“主席,我认为在朝鲜我军应采取以阵地作为依托,局部反击的歼灭战,不打则已,要打就吃掉敌人一块,牢牢掌握战争主动权,‘联合听后高兴地眯细了眼角。说:“很好,我们想到一起了。怎样巩固阵地,你想过没有?”
王近山趁机谈了构筑山洞工事,集小胜为大胜的战法。
带来了好消息:1952年10月,“联合**”发起了所谓的“金化攻势”,王近山指挥十五军、十二军在上甘岭奋战43天,歼敌6万余人。著名的上甘岭战役载入了史册,还拍成了电影,影响了一代人。如今,许多人仍不知道,直接指挥上甘岭战役的最高部队首长就是王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