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种权力 第四种权力 第一部分 第四种权力 31(2)
《第四种权力》31(2)
江天养脱身以后不敢回旅馆,他担心那些人会跟踪到他落脚的地方,也不想为这件事连累了苗伟松一家,就在那个城市公园的树丛里蜷缩了一夜。偏巧那天晚上下大雨,江天养给淋成了落汤鸡,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他才偷偷地回到旅馆。
苗伟松听到敲门声,开门见是江天养很吃惊。江天养来不及和他解释,回到自己住的小屋,将湿衣服甩在地上就昏睡了过去。长途奔跑加上一夜的雨淋,让他在下午时发起了高烧,虽说那一次的遭遇和他以往的经历比起来是小菜一碟,但如果苗伟松没有出于关心去瞧了瞧江天养,那么他至少有一场大病要生。
江天养醒来时已经是第二天的晚上,他一睁眼就见到苗伟松站在他的床头,而自己用防水材料贴身隐藏的记者证和暗访机都摆在床头的桌子上。他一惊,挣扎着就要下床,却被苗伟松一把按住了。他对江天养说:“小老弟,我一看你就不是普通人,没想到你居然是记者,这次你来这里是调查污水处理的事情吧?怎么不早和我说呢?”
江天养疑惑地看着苗伟松。苗伟松笑笑说:“你昨天回来的时候发高烧昏倒在**,我们守了你一天了,你别多心,我是在帮你收拾衣服的时候才看到你这些东西的。我不会说出去的,你可以放心,先休息吧。”他说着朝外走,稍停了一下又转过头,“我们这里的人都烦透了那些工厂,兄弟,我佩服你!”
小旅店老板的话让江天养心里暖暖的,涌起很多感慨。中国的老百姓们,朴实,本分,但并不代表他们愚昧,他们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明白,而且该当他们承担的时候,他们会义不容辞。
苗伟松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中国汉子,他开的旅馆设施齐全,房间整洁,价格公道,完美地体现出一个中国商人做生意的良好信誉。而他对于江天养的帮助,则充满了只有武侠小说里才有的侠气。那几天里,他们所在那条街不断有工厂雇佣的打手在这里闲逛,还有人有意无意地和苗伟松套近乎,问东问西,全给苗伟松挡了回去。
江天养身体素质不错,这场病来得虽有点猛,却没有什么大碍,只是得养几天。晚上,苗伟松跟江天养交代说:“兄弟,我得给你挪个地方,这几天我这条街不对劲的人越来越多,昨天晚上有几个混混跑我这里来说要住店,我担心他们已经盯上你了,凌晨的时候我送你到我乡下老家避几天,然后从那里转到邻近城市坐车去省城。”
那一刻,江天养觉得自己喉咙里有什么东西堵住似的,他有些哽咽地说:“苗大哥,那太对不住你了,我怕我会连累你们啊。”
苗伟松手一挥,爽快地回答:“没那事儿啊,兄弟,你只管好好养好病,一切有我,你放心,在这条街,还没有谁动得了我!”
到了凌晨,苗伟松打开旅馆的后门,乘着夜色用他那辆小货车把江天养送出了城。就在那些混混还在四处寻找给他们带来如此之大麻烦的人时,江天养已经坐在苗伟松老家那个清雅的小院门口,乐支支地啃着玉米棒子,而他写好的稿件和暗中录下的视频早已借助苗伟松的电脑传给北京的白小宁。
那可以说是江天养干上深度报道后过得最舒心的一段日子,他后来给白小宁和杨淼回忆这段经历的时候,除了苗伟松和卢婕夫妻俩对他无微不至的呵护,还特意强调了一直不离左右照顾他的,苗伟松的女儿——苗倩倩。
之所以要这样说,是因为江天养这些年接触了很多“90后”,从“富二代”到“问题少年”,这个群体一直给他的印象就是贪慕虚荣,难当大任。但在倩倩的身上,他看到的是一个漂亮、聪明、懂事的“90后”。苗倩倩那个时候刚15岁,就读于家附近的一所语言学校,学习的是日语。苗伟松生意忙不过来,乡下的家里也只有老迈的爹妈,就把她从城里叫回去照料江天养。小姑娘每天天亮就起床,给爷爷奶奶和江天养做饭,做家务,这些都干完以后也不出去玩,只在院子里静静看书,做习题,要么就捧着笔记本上网查资料什么的。但有一项娱乐,是她每天必做的,在黄昏的时候,她会陪着江天养到村边的小河边散步,高兴起来,就用那银铃般的声音给江天养唱歌。
那段日子,这个从头到脚都散发着青春气息的女孩给江天养带去很多欢乐,她涉世不深、天真浪漫,对病中的江天养照顾得无微不至。最关键的一点是,她是一个连花儿谢了都要难过得落泪的充满爱心的孩子,而这种纯真的爱心正是江天养在很多像她那么大的同龄人身上看不到的。
江天养深深喜欢上了苗倩倩。苗倩倩也很崇拜江天养,在她眼中的江叔叔,和电视剧里那些身负特殊使命的卧底英雄简直就没什么两样,她天天缠着江天养给她讲故事,每次都把眼睛瞪得大大的,听得很专注。她甚至动了以后要考北京的大学,毕业后也去《中国法制观察周报》当记者的念头。
“好啊,你努力学习,三年后咱们北京见!”江天养在病愈回京的时候,和倩倩这样约定。
江天养回京以后又抽时间专门去看望了苗伟松一次,两人又好好地喝了一顿酒,说了半夜掏心窝子的话。苗伟松的旅馆生意越来越好,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江天养很为他高兴。
再后来,两人的联系渐渐少了,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大家都很忙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