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编制齐全的葫县
华庆峰一时间目瞪口呆,仿佛兴致勃勃地去联系老朋友,却听到你所拨打的用户已停机的感觉。
见胡进脸上表情不似作伪,心里暗暗存下怀疑便道:“为何你县中没有县丞,难不成刚刚离任?”
“禀县尊,并非是本县县丞离任,而是本县县中不设县丞,又或者说没有县丞这一职务。”胡进说道。
“简直胡说八道,县丞始置于战国,为县令之佐官,典文书及仓狱。我朝太祖定制,七品正堂以下可有四名柴薪皂隶,县丞二员各二名,主簿二名,典史一名。你县何故,居然能与他县建置不同,分明是谎言诓我!”花晴风大怒,指着胡进鼻子厉声呵斥。
只可惜胡进看不到他,却觉得鼻子尖发痒,恨不得用手挠挠,一时间浑身不自在。
华庆峰心中也非常诧异,问道:“我县中设县丞、主簿为何你县中却没有设立这一官职?”
“不仅我县中不设县丞,周围各县也没听说有县丞,”看见县太爷一脸疑惑,胡进得意的解释道:“县尊有所不知,我大明一千四百多个县,设佐贰官的不过三百个,皆是田粮过十万石的一等上县,譬如;南直隶常州府下辖的江阴县,除常务县丞一员外,还有治农县丞一员、管粮县丞一员、抚民县丞一员,共四名县丞。”胡进偷偷看着华庆峰的表情,又小声补充道:“当然也有各别特例,县中虽田粮不到十万石也设有佐贰官的,只是不知是县丞还是主簿。”
“不错,继续说,”看到胡进偷偷看他,华庆峰鼓励道,在上官面前炫耀自己的知识毕竟是官场大忌,虽然胡进并非葫县衙役。
得了一县正印的鼓励,胡进心中不免有些得意。也是,二十来岁正是急欲表现的年纪,现在得了机会岂能轻易放过?
“但这些地方自有独特之处,譬如广东、福建设市舶提举司之地,这些地方县务繁忙,所以设佐贰官;又或者景德县乃御窑所在,为保证贡瓷生产,县中配备多名佐贰官;再或者,大的官盐盐场、盐区所在县,听说也是有设有佐贰官的。”
“但一些军略重地难道也不设佐贰官一职?”
葫县乃是重要交通要道,说是军略重地也不过分。
“县尊与小人说笑了,军略重地自有五军都督府设卫所屯田垦荒。”
卫所是明朝独有的军事兼行政单位,为明太祖朱元璋所创,卫所除镇守地方外还均兼理民政﹐是明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一部分。
华庆峰点了点头,又不禁有些困惑,这些设置县丞的地方要不就是农业重地,即便在工业社会粮食主产区也是国家命脉;要不就是工商业发达地区,乃是明代国库税银的源泉之一,甚至一县之地便能为朝廷带来数十万两的税银,但为何葫县这偏僻的三等小县却设置县丞一职?
这时又听堂下说道:“说来这也是朝廷惜钱,不肯多设,更何况根据太祖制定的大明《会典》,县丞是有单独衙署的,这钱粮就滚滚而去了。”
胡进不无得意地猜测:“想我贵州各县税赋能达千石以上者便是纳税主力,全省税赋尚不及江南一县,若皆设大量佐官,每年的税赋还不够县衙诸公俸禄的……”
说完胡进赶紧捂着嘴,恨不得立刻给自己一巴掌。胡进读过一些书,平时在同事当中好为人师,但在上官面前从来没这么痛快过,结果说的太兴奋了连心里话都说出来,抨击贵州县衙官员的俸禄入不敷出,这要传出去,他可难过了。
华庆峰见他手足无措的样子,不禁发笑。
当年他刚参加工作也是这幅德行,领导一找他谈话,便觉得上面对自己重视,恨不得把家底都交代出来,得罪人都浑然不知。
算了,这也就是年轻的通病,磨砺磨砺就好了,华乡长完全以一个社会前辈的身份自居了。
可是转念一想,胡进说的也有道理,即便在高薪养士的宋朝,也因为冗官问题将基层吏员裁了又裁,何况明朝这个从严治吏的时代。
“这也正是我想的”
胡进松了口气,知县把话接过去,免了他的尴尬,随即道:“这主簿就更少了,据小人所知全国主簿也不过五十人左右,我县县佐贰官由首领官兼任,所以只有典吏一人。”
冒牌知县沉思了片刻,说道“胡进,你知道的还不少嘛,可有功名?”
胡进回答道:“读过几年书,但实在不是那个材料。”
“但这依然不能解释为何我县中会设县丞。”把话题拉回到葫县上,华庆峰的疑问依然没有解决:“甚至县丞主簿俱全。”
“这个……小人就不知道了。”说了半天解决问题的一句没有,胡进脸上不由地微微发红。
“我也不为难你,”冒牌知县叹道:“这样吧,我让本县王典吏回文,这下你总不会难做了吧。”
说完向胡进挥了挥手,让其退下了。
“你怎么看?”把疑问抛给正牌知县,华庆峰端起一杯茶慢慢地啜着。
“这又有什么,葫县刚刚改土归流,附近各寨子依然我行我素,朝廷对此非常重视,设立两个佐贰官辅佐不是很正常嘛。”对于他的疑问,花晴风毫不在意,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怀疑过,一个小小的三等下县为何编制会如此齐全。
“所以派了个没有经验的县令掌印?所以提拔两个坐地户做佐贰官?所以佐贰官不全力铺开朝廷影响,反而阻挠主官的执政措施?”华庆峰说道。
“这……这个……朝廷诸公的高瞻远瞩你怎么能猜到,还不如费费心帮我安稳下夫人。”花晴风被一连三个“所以”给打懵了,但他对此依然坚信不疑。
摇了摇头,华庆峰不再做声。县丞主簿不设在下县,这并不是不可能的事。限制行政编制——虽然是穿越而来的人,但华庆峰并不陌生,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中央对地方政府机构编制总量控制的也极为严格。
行政开支从来都是政府最头痛的事情,花晴风年俸45两相当于90石,而一个县丞的年俸至少30两,相当于70包括各种福利,比如禄米、布绢,这样的官员葫县居然有两个,再加上县令、四个柴薪皂隶、三个专用马夫(相当于给领导配的司机),这一年下来葫县官员就要吃掉朝廷至少600石大米,而像葫县这样需要赈灾款救济的三等下县,一年的税粮能不能有这么多都是个问题。
再有县丞是有单独衙署的。
对于信奉小政府主义的明代,这么小的县有设县丞的必要吗?
当然没必要,看小说的时候,华庆峰就知道。
小说毕竟不是史书,对于这种细节,作者不可能每一点都进行考据到,即使是史书也不能保证每一点细节都符合事实。再说写小说又不是做论文,读者又不是批阅论文的教授,如果作者拘泥于每一个细节的考据,这小说也别写了。
特别是网络小说,可以说更新就是王道,更新就是生命,纵观某点小说,月票榜上的大神哪个不是更新大户?
网络作者的文章本来就难产,再去细细研究历史上一个县丞开多少钱,一个马夫开多少钱什么,更新必然拖后,那么这部小说也就完蛋了。
所以细节要让位于剧情:葫县有县丞有主簿,这才能架起花晴风来。如果是典吏,知县差了至少五个级别,而且典吏不是官,不入品级,没有单独上奏的权力。即便这个典吏牛到能架空知县,也不敢对花晴风或苏雅的人身产生威胁,身份差距太大了。
更何况,主角到葫县怎么办,对头是典吏,让主角做个衙役?
再者,假如花县令是个老于官场的牛人,或是个强项令,这让主角如何自处?
所以,花晴风必须志大才疏,必须软弱无能,葫县必须有县丞,必须有主簿,苏雅必须跟丈夫离心离德,主角驴脾气必须在关键时刻发作,反派必须只在关键时刻问候主角全家。
至于BOSS为什么不直接一刀干掉主角,而去找县令的麻烦;
为什么主角身无分文,却有八千不用担心吃喝不用担心后勤的信徒;
一群只会在山中深山里刀耕火种的生苗,不需训练就可以大量制作木质甚至竹质的水车;
为什么会有能气死牛顿的永动机一般的水车群;
没有攀岩设备,能飞檐走壁地大山中布置火药的神人;
气死爆破工程师,没有爆破图,能准确在群山中定位爆破的炸弹专家;
让诺贝尔汗颜的火药;
没有安全帽,什么安全设施都没有,炸山挖洞却一人都没受伤的奇迹;
以及死硬抗税,却为公益事业踊跃捐款,善良慷慨的商人;
没有腹腔镜,连卵子、**都不知道,却能正确诊断不孕不育的明代中医;
不做**质量检测,就坚决认为自己生殖有问题,坚定维护妻子,突破封建礼教,男权社会的儒生;
有必要去追究这些细节吗?
没有必要,也许读者在贴吧QQ群里讨论讨论无可厚非,可让作者把每一点细节考虑到,就有些强人所难了。
由此,华庆峰再一次的确认自己这奇葩的穿越,并不是真的回到了明朝,而是进入一本小说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