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它是否真的
“真理是我们内在不能被改变的一部分。”
这个问题是:“它是否真的?”答案有两个:“是”或“不是”。
如果你相信它是真的,它就是真的。
如果你相信它不是真的,它就不是真的。
半杯水,同时可以被看成是半“满”,或者是半“空”;不同的角度,即产生不同的观点。我们可以选择千千万万种不同的思想,我们绝对有权可以选择。
大部分的人们,都会跟随他们父母的思想;但是,世界上没有任何法律,规定我们一定继续跟随父母的思想。人根本不应该限定所有人的思想都一致。
任何我选择出来相信它的,对我来说,它都会变成事实;任何你选择出来相信它的,对你来说,也都会变成事实;任何他选择出来相信它的,对他来说,同样会变成事实。如果你和我的思想信念不同,那么,你和我的生命历程,也会完全不一样。
研究你的思想
假如你的经济突然崩溃,那就是表示在你思想信念的某一个层次,相信你自己会没钱、会欠债穷困,你因此郁郁不乐,没有作过稳定经济的切实计画。
固然,美好的东西往往不长久,但消极颓丧,也大可不必。生命对你不会不公平,只是你自己没有斗志,常常说自己:“我怎样都胜不了。”
这一类丧气话,可以冲昏自己的头脑,作出不正确的决定。
如果你还没有能够吸引到一个异性来爱你,那也是你一直认为“没有人会爱我”、“我不值得被爱”。或者,你是在怕异性会像你的父母一样,支配你、管辖你。也或者你常以为:“人们只会伤害我”。你在内心先拒绝人,使人不敢接近你,不是人人无端端拒绝你。
有些人的身体健康不佳,他们常常相信:“我的家人身体都不健康,所以我的身体也一定不健康。”或者:“那是因为天气变坏,所以我的身体就变坏。”又或者:“我根本是来到世间受苦的”、“祸不单行”──。
他们不去研究和对治他们的健康不佳,只以消极的信念来接受他们的健康不佳,身体自然不会好了。
很多人有了不好的思想信念,而自己并不知道。大多数的人,都不认识自己的思想信念;他们只把所有发生的事情,都看成是自然的,像饼干咬过后一定会碎一样。
不论什么问题,都有它的思想根源,这些思想根源,都可以在受到再教育后彻底改变。
很多使我们要在生命中受苦和挣扎的问题,在感觉上,都是那么现实、那么困难,好像与我们内在的思想信念,完全无关,只是从外面逼近来的、无可奈何的事。如果你那样想,如果你以为自己完全是被动的角色,那你便错了。
佛教告诉我们,凡事有“因”必有“果”,果是从因而来,并非无端端发生。我们只要想想,在学校里面发生问题的永远只是那几个常常发生问题的学生,便可以知道,学校并没有逼他们发生问题,是他们自己先有不正确的思想原因,才引他们得到麻烦的结果,这是很容易明白的道理。
看看你生命中的问题吧!问问你自己:“我有什么不正确的思想信念,使我制造出这么多的问题?”
让自己静静的坐着,仔细思索,同时想想佛陀的慈悲精神,你自己内在的智慧,就会给你正确的答案。
童年学来的信念
有些童年学来的思想信念,是积极和有益的,对我们的整个生命历程都有帮助,例如:“过马路以前,要先看看街的两面,有车就不能过去。”──等等。
也有另一些信念,只合于小时候有用,到了我们长大,便不再适合,例如:“不要听信别人的话。”──等等。接触别人是成年以后不应再害怕的事,如果永远对别人不信任,人就会变得寂寞和孤立,限制了在社会上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