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 (三十四)
通往市街的小巷,凉风嗖嗖地穿过这条大约五十米的羊肠小道。可能是道路太过狭小,导致这地方的风力特别大,以至于把探出来的窗户吹得左右摇晃,看起来十分惊险。
我身上穿着的格子衬衫,此时也显得极不安分。刚才弄好衣领,又被风吹得一边立起,一边摆动。我用手摁住使之不要再失去控制一样,可是弄好衣领,又顾不上被风无休止吹动的衣摆。尽管显得十分飘逸,但是又突出我比较瘦小的身体,好容易穿上的格子衬衫,是要它展现出它最帅气的一面。
为了不至于太过凌乱,我加快前进的脚步,弓着身躯使劲往前冲。短短五十米的距离事实上也没有走太久,是风不断地催促我,快点走,快点走。
刚走出这条为风填充的小道,一眼就能望见身穿校服的学生。估计年龄和我相仿,同是来领通知书的那些可能撞过一次面,却未能记得的校友吧!我心中纳闷,为什么他们都身穿校服?难道是学校的规定?
我怀着种种疑问,走上前去随意问一个同学。
她长发飘飘地站在路口,时不时要用右手理一下被风吹乱的头发,光是瞧一眼就知道属于淑女类型,她的动作都很优雅,左手提着精致的手提包,右手很自然地下垂。她的装饰品与超俗气的校服极不搭调,根本就不属于一个时期。她东张西望,可能是在等一个人,也许是男友,也许是朋友。
“你好,同学,请问你是来领通知书的吗?”
我先向她挥手打一个招呼,但是她却看另一边,并没有注意到我。于是我就硬着头皮凑上前去引起她的注意,这样的做法会很容易被别人骂**丝。不过,她并不是那些以为自己与众不同而无视他人的女孩子。
“恩,今天统一领通知书。”
她的语气特别的温柔,出众的气质似乎带着女神范。
她梳着齐刘海,一张标准的瓜子脸同时皮肤很白,不过不是病态的惨白,而是白色中透出淡淡的红色。眼睛宛如葡萄一般迷人,此刻我似乎觉得曾经在学校的某个地方见过她,我顿时被她的气质所吸引。
“那今天必须穿校服吗?”
我指着她的校服,有礼貌地问道。很少有的轻言轻语,竟然很自然没有丝毫做作的表露出来。我突然觉得她穿校服的样子也蛮好看,也很得体。我估摸着她至少有一米六三左右,因此她属于身材高挑的女孩子。但是没法和职业模特儿相比,不过校服穿在她的身上很合身。
“没有要求,我只是有点怀旧,想最后一次穿这所学校的校服,也可能是最后一次穿校服。”
她的头微微上仰,晨光照在她的脸上,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那样的美丽而灿烂。她在回忆,回忆使她嘴角不自觉地上扬,露出洁白而又整齐的牙齿。
“呵呵,我还以为领通知书都会穿得很漂亮或是很帅气,你真的很特别。”
“没有啦,我觉得校服比较适合这个场合。”
听到我的夸赞,她不好意思,手紧攥着手提包的带子指甲在上面摩擦,发出沙沙的响声。她也在暗暗地笑,虽然没有笑出声,但是她脸颊上的两个浅浅的酒窝已经告诉了我。
“那好,谢谢你告诉我。我得先走了,还有同学在学校等我。”
我微笑着向她挥手道别,她也回应我一个微笑。我渐渐走远,巷口仍然是她优雅的身影。她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而我只是欣赏风景的游人过客罢了。
我的双腿在机械化地重复着一前一后的行走动作,步伐不是很快,因为我边走边搜寻我的同学,或是认识的朋友。好久都没有出门,大约有十多天。虽说不长,但也不短。十多天的宅男生活,让我的视野完全被禁锢在仅有一百平米的家中,所谓风景事物就只能是屋内的家装充当。今天终于走出来,就像山顶洞人走出洞穴。这市街上的一切都好像是新的,低矮的砖瓦房的屋脊被涂层白色,原先被雨雪风霜打磨的老旧瓦片,被换成黑青瓦片,颇具古代意味。
还有我最喜欢去的快餐店,也由“幸福快餐店”改成“美食美客”感觉为这个很普通的快餐店凭填几分文化气息。我探头望一眼店内的情形,他家的生意很好,店内经常顾客爆棚人满为患。这家店的老板是一个年过半百的大伯,他为人很好,而且忠厚老实。记得零八年汶川大地震募捐的时候,全镇就是他家捐得最多,好像是近一万元,大约是一千多份快餐的总值。由此他也被选为模范,在镇长一直很出名。
意外的是,我竟然没有碰见一个同学。看见别人都是结伴而行,一路上有说有笑。我却是独自一人,倍感孤单,只能把双手踹在兜里,低着头慢慢沿着道路行走。
也就大约六分钟的时间,我便停在目的地——学校门口。大门敞开着的,时不时有身穿校服,休闲装的同学进进出出。下午两点全校准时集合,到时候能够听到校长,政教处老师的啰嗦训话。回想一下这三年我好像没有认真听说一句话,所以这一次我打算好好地听,从头听到尾。算是为初中生活画一个还算完美句号。
我吐出一口浊气,又整理一遍衣衫,保证没有出岔子后就往自己班上走。一路上我一直在想,当他们看见我穿格子衬衫时会不会笑我。越想越觉得搞笑,我感觉自己很在意形象,以至于忧虑同学对我这重大改变的看法。
我踏上这条由煤渣铺成的跑道,每走一步都会发出响声。这就像一条时空履带,起点是懵懵懂懂的初一相聚,中程是青春叛逆的初二生活,终点是依恋不舍的初三离别。我想到环绕着跑道走一圈,突然回忆给了我灵感……
升学那年
一纸毕业证书
让我们走到一起
那一晚
懵懵懂懂,谁也不认识谁
初一
我结识了兄弟
同时我们拥有了共同的祈盼——牵手三年
初二
14岁
同学们为我举行了初中生活的第一个生日
然后他认识了她
但是兄弟,渐渐离去
初三
我触到离别的冰冷
和剩下的12个兄弟的热血
破碎的诺言
拾起的确是那份“同学录
毕业那天
一纸毕业证书
让我们道出离别
那一晚
依恋不舍
谁也放不下谁
叠起那三份纸张
想起
我的一毫米青春
然后,我将它命名为《我的一毫米青春》
也许是触景生情的缘故,我竟然不由自主地潸然泪下。尽管这样的泪水并不是适合今天高兴团聚的场景,但是却适合独自一个人的缅怀……